濮阳市落实安全河南创建纲要(2010—2020年)实施意见


 

濮政〔2011〕41号

 

濮阳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濮阳市落实安全河南创建纲要
(2010—2020年)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高新区、工业园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濮阳市落实〈安全河南创建纲要(2010—2020年)〉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

濮阳市落实安全河南创建纲要(2010—2020年)
实  施  意  见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全河南创建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豫政〔2011〕1号)精神,全面推进我市安全创建工作,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本实施意见所指安全创建范围主要是本市行政区域内,在生产、生活、经营活动中,为避免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人为事故与自然灾害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以防范和遏制群死群伤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相关工作。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社会治安等领域不适用本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安全创建的重要意义

      1.安全创建的重要意义。安全生产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开展安全创建,依靠科技进步和全民素质提高,推动综合治理和源头治本,解决当前安全生产突出问题,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立健全安全防范长效机制,努力从根本上遏制和防范群死群伤事故发生,继续保持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良好势头,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维护大局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2.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一创双优”活动为动力,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以实现经济社会安全发展为目标,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主线,以预防群死群伤事故发生为重点,以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为着力点,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开展安全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全民安全素质和安全生产综合保障水平,确保全市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到2015年,较全省提前5年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
 

      3.创建目标。到2015年,生产、交通运输等行业(领域)安全水平和职业健康总体水平显著提升,全市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好转,乡镇(街道办)、村(居)、社区、学校(含幼儿园)、企业、城市全部达到各自的安全创建标准,较全省提前5年达到安全河南创建目标。其中:全市乡镇(街道办)、行政村(居委会)、社区,2011—2015年每年完成20%,5年全部分别达到安全和谐型乡镇(街道办)、村(居)、社区创建标准;全市规模以上企业,2011—2015年每年完成20%,5年全部达到安全发展型企业创建标准。安全生产绝对指标:2015年全市各类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50人以内。反映安全生产整体水平的相对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15年亿元GDP死亡率低于0.05;2015年工矿商贸从业人员十万人死亡率低于1.0;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低于1.0。
 

      三、切实解决制约安全发展的突出问题

      4.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将安全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原则,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转型,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和企业布局,切实解决高危行业企业安全投入少、管理不规范、安全保障程度低等突出问题。以石油天然气开采等非煤矿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消防、建筑施工等行业(领域)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产业安全发展规划,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不能保障安全的工艺和设备设施。将安全发展作为招商引企、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前提条件,凡不符合城乡安全规划、产业安全发展规划的,一律不得批准承接引进。

      5.严厉打击、查处非法违法行为。以打击非法违法建设、生产经营行为为重点,深入开展各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治理整顿。对石油天然气开采等非煤矿矿山要严厉打击无证无照非法生产行为;对危险化学品要严厉打击非法建设、无证生产经营、非法储存行为;对烟花爆竹要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非法储存、非法经营行为;对道路交通重点打击无证无照无牌非法营运、车辆非法改装,从严查处酒后驾驶、“四超”(超员、超载、超速、超限)、低速载货汽车和三轮汽车违法载人行为;对水路运输重点打击无船舶检验证书、无船员适任证书、无名称无标识船舶等非法违法经营行为;对消防要重点查处堵塞疏散通道、锁闭安全出口、停用消防设施和生产、储存、经营、居住“多合一”等违法违规行为。以石油天然气开采等非煤矿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为重点,深入开展整治清理非法用工、非法承包、非法转包、非法挂靠专项行动,从严查处无证上岗、层层转包、以包代管、挂而不管等违法、违规行为。
 

      6.严格隐患排查治理。突出石油天然气开采等非煤矿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消防、建筑施工、特种设备和旅游等重点行业(领域),节假日、汛期等重点时段,易燃易爆仓库、人员密集场所、学校、景区景点等重点场所和水库、桥梁、电网、铁路等重大设施,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及时排查各种安全隐患。落实隐患现场查处和治理责任,强化重大隐患领导包案、分级督办和动态监控,严格执行“重患必停”制度,切实做到治理责任、措施、资金、进度和预案“五落实”。市、县(区)要落实公共隐患治理责任,对重大隐患实行政府挂牌督办;公安、交通运输、公路、水利等部门,每年确定一定数量的事故多发点(段)、河道险工险段、浮桥、渡口、病险桥梁等实施重点治理,严防漏管失控。

      7.实施安全生产区域综合防控。建立健全与周边地市的危险化学品区域协作应急联动机制,强化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和运输跨地区联合执法和防控。建立健全强对流、强降雨等恶劣天气预测预警预防机制,2015年年底前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0%以上,有效防范和遏制因极端天气引发安全事故。
 

      8.完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机制。坚持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全面落实党政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责任,发挥各级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安全生产委员会作用,探索建立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和企业安全诚信机制,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紧紧抓住安全投入、安全管理和安全培训三项基础性工作,切实抓好科技进步、落实责任和提高素质三个关键环节,把综合治理方针和“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和业务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防以权谋私和失职渎职等行为。
 

      四、实施安全素质提升工程

      9.全面提高全民安全素质。把安全素质作为公民素质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开展职业技能教育、普法教育、干部培训等,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安全知识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行动,开展全民安全法制教育、警示教育、科普教育和应急避险教育。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11·9”消防日、安全生产龙乡行、“安康杯”竞赛、青年安全示范岗等群众性安全教育活动,动员行政村和社区对辖区村(居)民集中开展安全常识普及活动。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周”和“安全生产科技周”活动,组织各级政府、规模以上企业和中小学校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公众识灾辨灾和应急避险能力。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幼儿园都要开设一定课时的安全教育课。
 

      10.全面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技能。严格安全任职资格管理,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等重点岗位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经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严格高危行业新上岗人员强制性安全培训,保证其具备本岗位安全操作、自救互救以及应急处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严格新工艺、新技术或新设备、新材料操作使用人员安全培训,强化各类从业人员岗前、岗中、转岗安全教育,未经安全培训教育考核合格不得上岗作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2015年年底前必须具备相关行业规定的专业知识,安全管理人员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的比例不低于30%。把农民工安全培训放在突出位置,纳入技能培训内容,使农村转移劳动力同步接受安全技能培训。
 

      11.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人员执法水平。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优化知识和年龄结构,建设高素质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和专业技术队伍。加大市、县(区)、乡镇(街道办)三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和管理人员行政执法业务知识培训力度,新任职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在职人员每年至少接受一次行政执法和安全业务知识培训,确保监管监察人员具备与本职岗位相适应的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
 

      12.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各级政府、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制定有利于安全文化建设的制度措施,编制安全文化建设发展规划,以安全发展、依法行政为主要内容,建设政府安全监管文化;以落实主体责任为主要内容,建设企业安全管理文化;以遵章守纪、依法维权为主要内容,建设班组安全文化;以关爱生命、参与安全为主要内容,建设社会安全文化。2015年年底前初步形成符合我市市情的政府、社会、企业、班组和职工等不同层次的安全文化建设模式。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示范班组创建活动,分行业培育一批省级、市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和示范班组。
 

      五、创建安全发展型企业

      13.严格建设项目安全生产准入。应当依法进行安全生产可行性论证的建设项目,未经安全论证合格不得批准立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未经安全专项检查验收合格不得投产。加强建设项目施工和试生产安全监管监察,从严打击违法违规施工和超批复期限试生产等行为。
 

      14.严格安全生产条件认证许可。严格石油天然气开采等非煤矿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建筑施工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加强对已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管监察,监督生产经营单位保持和改进安全生产条件,对不再具备安全许可条件的必须依法采取停产整顿、关闭取缔等行政处罚措施。对现有不符合产业安全发展规划、采用明令禁止使用或者淘汰的技术工艺设备的企业,要监督企业在国家规定的期限内实施改造或在2012年年底前实施转产、搬迁、关闭。
 

      15.严格工艺技术安全论证和设备设施及作业安全检测。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必须依法进行安全论证,不能保证安全的不得投入生产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或者列入淘汰目录的工艺、技术、材料和设备设施必须及时淘汰。严格对矿用产品、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电梯、大型游乐设施等设备设施和易燃易爆、易中毒作业场所的安全检测检验,对矿用产品、电工用品等可能影响从业人员或者居民安全的危险性设备设施和劳动防护用品,实行安全标识管理和安全检测检验,未经安全检测检验合格不得进入市场或者投入使用,易燃易爆、易中毒作业场所不符合职业安全健康要求不得投入使用。
 

      16.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安全生产条件。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专用车辆,旅游包车和三类以上的班线客车要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于2年之内全部完成。大型起重机械要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企业安全防护水平。
 

      17.全面推进安全标准化工作。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安全标准体系认证,在小型企业实行安全生产分级分类监管监察,并将安全标准化与风险抵押金、保险费率、名优品牌评选、评先评优等挂钩,健全企业安全标准化激励机制,全面开展企业安全标准化评审达标活动。2012年年底前,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烟花爆竹经营企业全部达到三级以上标准。2015年年底前,高危行业以及水泥、造纸、纺织、机械企业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
 

      18.强化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石油天然气开采等非煤矿矿山、冶炼、水泥制造、箱包加工、皮革加工、制鞋、家具制造、化工、五金电镀、装饰材料加工、灯具制造、医药加工等涉及有毒有害作业的企业,要依法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登记、分析和危害程度分级,按要求配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免费为从业人员发放合格的个体防护用品,并严格执行岗前、岗中、离岗健康体检制度,切实保障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权益。2012年年底前完成重点行业企业职业安全健康分级;2015年年底前建立较为完善的职业安全健康检测体系和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体系。
 

      19.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诚信考核机制。大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机制建设,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开展企业安全信用评比,建立企业安全信用黑名单制度,通过媒体公布存在严重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的企业,并在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安全资格证书等证照发放和项目审批、招投标、信贷等方面予以制裁和限制。2011年年底前初步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2012年年底前完成高危行业企业安全信用评定,2015年年底前完成规模以上企业安全信用评定。建立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安全信用档案,对因工作失职渎职导致事故发生的,除依法吊销个人安全资质证书外,在法律、法规规定时限和范围内不得任职。
 

      六、创建安全发展型行业
 

      20.石油天然气开采等非煤矿矿山。严格落实企业安全准入制度和分级、属地监管制度。石油天然气开采以深化HSE管理运行为主线,以防范安全事故为重点,落实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全面强化施工和作业现场管理,实现“四个避免”,即避免井喷失控、人身伤亡、火灾爆炸、公共安全责任事故。
 

      21.道路交通。深化平安畅通县创建活动,实施城市畅通工程,全面落实道路交通安全“五整顿三加强”(整顿驾驶人队伍,整顿路面行车秩序,整顿交通运输企业,整顿机动车生产、改装企业,整顿危险路段;加强责任制,加强宣传教育,加强执法检查)措施,加强道路交通安全规划,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严格校车、旅游车辆、危险物品运输等特殊车辆安全监管,坚决遏制群死群伤道路交通事故发生。
 

      22.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严格落实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行业安全发展规划和企业安全准入制度,加快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和动态监控步伐,推动易燃易爆物品管理规范化,加快危险工序自动化监控进度,努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合理规划布局化工园区(化工集聚区)和化工经营市场,监督新建、扩建项目依法进园区建设,引导现有企业迁入园区,2015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城镇人口密集区内危险化学品企业的搬迁。保持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行业安全形势稳定。
 

      23.消防。深入推进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建设,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编制实施城乡消防规划,狠抓农村、社区火灾防控基础工作,从严整治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和地下建筑、“多合一”场所等火灾隐患,严格城中村等重点区域消防安全监管。2012年年底前所有人员密集场所基本达到消防安全“三会三化”(会检查消除火灾隐患、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逃生和管理标准化、标示明细化、宣传常态化)建设标准。以强化野外用火管理为重点,着力提高全社会森林防火意识,建立健全群防群治机制,有效防范森林火灾发生。
 

      24.建筑施工。以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公路、铁路、水利、通信、电力等工程建设为重点,全面落实勘察、设计、审批、建设、施工、监理等环节的安全责任,规范建设市场秩序,加强招标投标管理,推行建筑施工标准化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建设。2015年年底前建设领域各项秩序得到全面规范,非法承包转包行为和群死群伤施工事故、质量事故得到有效遏制。
 

      25.建材和机械制造。以防范机械伤害、高处坠落、中毒窒息、触电、物体打击等事故为重点,全面加强建材、机械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督促企业制订和完善安全操作规程,严格危险作业安全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标准设置各种安全防护装置、预警报警装置和安全标志。
 

      26.特种设备。加强起重机械、压力管道元件、气瓶、危险化学品承压罐车等特种设备整治,落实压力管道普查、检验和登记制度,建立重点设备动态监控机制,坚决遏制特种设备事故发生。2015年年底前重点监控设备监管率达到100%,特种设备事故率控制在0.4起/万台以内、死亡率控制在0.38人/万台以内。
 

      27.铁路、电力、民爆、通信、农机、水利、旅游、教育、供水、供热、供气等行业(领域)。要结合行业(领域)特点,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和源头治本,切实提升安全生产保障水平,组织开展本行业(领域)的安全创建活动。
 

      七、创建安全和谐型村镇(社区)
 

      28.完善农村和城市社区安全管理网络。将安全生产纳入村(居)民自治范畴,建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市社区建设相适应的基层安全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物业公司或业主委员会作用,将楼院公用设施安全检查、重点时段安全提示、家居安全教育纳入物业管理服务范围。行政村和社区要明确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组织开展安全宣传教育、隐患检查治理等日常活动,切实解决农村和社区安全不设防问题。县(区)政府应当将乡镇(街道办)安全生产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提高基层安全监管装备水平,2015年年底前乡镇(街道办)安全监管站所办公条件和监管执法装备等应当达到标准要求。
 

      29.做好村镇发展安全规划工作。新农村建设规划应当借鉴城市规划经验,把安全作为村镇建设发展重要前提,将生产、生活等功能区分开。合理布局农村液化气销售站,科学建设农村沼气工程,指导村民安全用气。小城镇建设应当同步建设消防等公共安全基础设施。不得在村民居住区及其周边建设危险物品生产企业和储存场所。按照出行更便捷、更安全、更舒适的目标和要求,加快实施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完善农村客运交通网络,支持客运公司开拓农村客运市场,提高农村交通网络的覆盖水平和通畅程度。到2015年,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达沥青或水泥路,与就近城镇开行客运车辆,杜绝农用车违章载人。
 

      30.加强农村和社区安全管理。将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向农村和社区延伸,结合“三夏”、“三秋”深入开展安全进农村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农村和社区安全文化建设,制定农村(社区)安全村规民约,推进开展安全文化大院、安全一条街建设活动。加强农村和社区防火、用电、道路交通、水上交通、农用机械、集会等生产生活安全管理。加强农村和社区房屋安全管理,开展中小学校、幼儿园、卫生院、诊所、敬老院等公共场所隐患排查,加大危房改造力度,提高房屋安全等级。
 

      31.深入开展安全乡镇(街道办)、村(居)、社区创建活动。2012年年底前全市40%的乡镇(街道办)、40%的村(居)和城市社区达到安全基本标准;2015年年底前全市乡镇(街道办)、行政村(居委会)、城市社区全部达到安全创建标准。
 

      八、创建安全保障型城市
 

      32.构建城市安全新格局。紧紧围绕中心城市发展,结合城市体系、产业布局和核心区建设,按照“政府指导推动、部门服务监管、基层单位自治、居民群众自律、社会广泛参与”要求,逐步建立适用于开发区、工业园区、会展、物流等不同领域的安全监管模式,构建集生产、生活和公共安全为一体的城市安全新格局。
 

      33.强化城市发展安全规划。城市规划要符合有关安全要求,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分区,完善城市基础安全设施布局,同步建设城镇新区和产业集聚区、科技示范园等园区公共安全设施,易燃易爆单元与居民区必须保证足够的安全防护距离。强化高层建筑、大型设施质量安全和防火防灾抗灾监督管理,不能保证安全的不得投入使用。对老城区公共安全设施有计划地增加和实施改造,保证基础安全设施完好有效。城市道路、小区道路和庭院道路建设应当满足消防车辆通过等安全要求,保证安全通道畅通。
 

      34.强化城区易燃易爆安全管理。按照安全、便民原则,对城区加油站、加气站、烟花爆竹零售点等科学布点、严格管理。公共安全隐患主管单位要落实治理责任,市、县(区)政府要组织治理无单位负责的公共隐患。加强城区燃气管道等重大设施管理,严禁在重大危险源和易燃易爆场所安全距离内建设公众聚集场所和居住区,严禁违章占压石油、天然气、成品油、化工原料等危险物品运输管线。
 

      35.强化城市公共设施安全管理。通信、广播电视、燃气、自来水、电力、热力、市政、路政等主管部门或单位应当完善城市公共安全设施,加强公共设施管理和巡查,及时整改消除事故隐患。科学规划布局城市公用线路,通过共同沟、专用地下管线等逐步减少地上电缆电线。对楼院或者居民自有的设备设施,有关单位应当根据职责及时提醒安全注意事项,积极提供便民服务。高层建筑物、体育场馆、会展场馆及涵洞、桥梁等大型建筑、设施必须保证工程质量,科学同步设置安全防护和应急避险设施。
 

      36.强化道路交通安全保障。紧密围绕中心城市建设构建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利用涵洞、桥梁逐步消除平交道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科学安全调度车辆,强化道路交通安全保障。加强对危险物品运输车辆进入城区的管制,严厉打击危险物品运输车辆超载、超速和不按规定线路行驶等违章行为。
 

      九、完善安全发展支撑体系
 

      37.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及装备支撑体系。加快推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队伍素质,保证监察执法必备的办公条件和专用设备设施。2012年年底前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达到《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全河南创建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豫政〔2011〕1号)规定的标准化要求。其中,力争2011年年底前,濮阳市安全生产监察执法支队人员数量和内设队室能满足需要,专业人员比例不低于60%。2011年安全生产专项业务经费按不低于上年生产总值的十万分之五;从2012年起,安全生产专项业务经费不低于上年生产总值的十万分之八;根据我市经济发展情况和财政负担能力,统筹安排,积极创造条件,使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办公基础设施用房逐步达到标准化要求。
 

      2013年年底前濮阳县、华龙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达到标准化要求,2015年年底前其他县(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全部达到标准化要求。
 

      落实安全生产津贴制度。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创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机制的意见等十个文件的通知》(豫发〔2009〕7号)规定,我市从2011年1月1日起,实行安全生产津贴制度,市级安全生产监管人员按月发放,并为其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具体标准由市人社局牵头,市安监局参加,在研究上级有关政策,参考外地市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具体方案。市住建局、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交通运输局等市直单位中,经编制部门核定设立的专门从事安全监管工作的单位和科室,参照此标准执行。各县(区)、乡镇(街道办)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安全生产津贴,由县(区)政府参照此标准,自行制定,所需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各企业结合实际制定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岗位津贴标准,所需资金由企业自行解决。
 

      38.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立健全市、县两级安全专家组,培育发展安全生产、职业安全健康评价、咨询、培训等社会中介组织,2012年年底前形成安全生产专家咨询服务体系。市财政安排的科技、安全生产等专项资金要对安全生产科研项目和安全科技推广应用进行支持,2012年年底前启动一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控和应急救援等示范项目。
 

      39.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加快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争取濮阳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尽快报省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2012年各县全部成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加快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2015年年底前建成市、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综合指挥调度系统,实现国家、省、市和县四级互联互通。加快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2012年年底前以公安消防部队为主,建成市、县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加强石油天然气开采、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卫生、环保、电力等专业救援队伍建设,逐步形成指挥统一、优势互补、协调联动、反应迅速的应急救援体系。
 

      40.完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体系。加快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机构标准化建设,力争2011年年底前成立濮阳市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检测检验中心;2013年年底前建成濮阳市安全生产培训基地并达到标准化要求。以濮阳市安全生产培训基地为骨干,以社会和企业培训机构为补充,2015年年底前形成全方位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体系。
 

      41.完善安全生产信息体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金安”二期工程的建设要求,加快全市安全生产信息体系建设,启动中央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建设。2015年年底前建成市、县(区)和重点企业互联互通的安全生产信息资源专网,实现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和应急救援等主要业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高危行业和高风险领域从业人员安全信息平台,2015年年底前建成建筑施工、石油天然气开采等非煤矿矿山、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物品和烟花爆竹、特种设备等高危行业(领域)的特种作业人员和道路交通营运驾驶人员的安全信用信息系统。
 

      42.完善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体系。各级政府要加大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宣传教育培训、表彰奖励、公共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等必要的投入,积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拓宽安全生产投入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安全生产,逐步形成以企业投入为主、政府投入引导、保险参与的全社会多元化安全生产投融资体系,切实改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按照国家安全费用提取、风险抵押金、安全生产责任险等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的规定,有关部门要督促石油天然气开采等非煤矿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资金投入政策,做到应提尽提、应缴尽缴、专款专用。
 

      43.完善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奖惩体系。继续将安全生产作为领导干部政绩、国有企业负责人业绩和县域经济评价重要指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强化安全生产过程和结果双重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领导干部任用挂钩,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强化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动态管理、过程管控,实行月统计、季通报、年考核,进一步发挥考核指标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推动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加大政府安全生产奖惩力度,市政府每年开展一次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奖励。
 

      十、安全创建的实施保障
 

      44.加强组织领导。我市的安全创建工作由市政府统一领导,濮阳市安全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综合协调,各县(区)及各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安全创建第一责任人,要对安全创建工作亲自研究部署,制定实施方案,周密计划安排,严格督导检查,确保创建进度和成效。
 

      45.坚持齐抓共建。安全创建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和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安全生产监管、发展改革、财政、编办、公安、消防、交通运输、国土资源、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和城乡建设、城乡规划、公用事业、市政园林、水利、文广新、教育、体育、林业、环保、旅游、质监、气象、农机、工商等部门,要紧紧围绕安全创建的目标要求,制定创建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加大推进力度,加快创建进度,形成创建合力。将安全社区、安全农村、安全校园、平安农机、平安交通等基层安全达标活动纳入安全创建总体规划,继续深入开展。
 

      46.注重创建保障。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安全创建经费的保障力度,并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增加投入,保证创建工作顺利开展。要将公共安全隐患治理、重大危险源监管、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检测检验、科学技术研究及推广、宣传教育培训、安全创建基层基础建设等所需资金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
 

      47.强化宣传引导。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载体,延伸宣传渠道,广泛深入地宣传安全创建目的、意义,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共同防范、同享和谐的浓厚氛围。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络等新闻媒体要开辟专栏,加强安全创建和安全知识公益宣传。
 

      48.严格检查考核。各级、各部门要把安全创建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范围,完善督查检查、定量考核和评比奖惩制度。市政府安委会要制定安全创建年度计划和考核奖惩办法,每年对县(区)政府及市直有关部门安全创建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市财政拿出一定的创建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对安全创建验收合格的安全和谐型村镇(社区)、安全发展型企业以及对安全创建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县(区)和市直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各县(区)要制定具体的安全创建奖惩实施细则。


主管单位:濮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地 址:濮阳市胜利西路195号 
网站邮箱:puyangshianjianju@163.com 豫ICP备:05023453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